口回道,随后面带思虑之色。
沉思一刻后。
朱标也有了主意。
“传孤的旨意。”
“朱应麾下原有两名军中守备,谁先追随朱应杀入金城,谁便晋位指挥佥事,此功足可官升一级,至于守备之位,让都镇抚在朱应麾下依功而晋。”
“至于整编。”
“朱应属大宁卫所,此番整编理当将卫所内所属佥事营调拨。”
“具体如何整编,孤给予朱应与大宁边军指挥使自行商议,酌情而动。”朱标当即开口道。
听到朱标的话,唐铎当即一拜:“臣明白了,兵部会将太子旨意传递给朱应将军。”
“恩。”朱标也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“兵部再传咱的旨意给冯胜。”
“如今金城已破,收复辽东战局已经明朗,咱希望他能够稳步推进,不要行贪功冒进之举。”朱元璋又交代道。
“臣领旨。”唐铎立刻回道。
“太子。”
“前往辽东治理的官吏甄选如何了?”朱元璋问道。
“回父皇。”
“第一批前往辽东治理的官吏已经挑选好了。”
“以铁铉为知府,还有东宫几个属臣为辅,并且带上了一百个文吏。”
朱标大声说道。
“铁铉。”
“初来应天时还是一个愣头青,在东宫多年,他的确是可当知府之任。”
“太子选人不错。”朱元璋笑着夸赞道。
“多谢父皇认同。”朱标笑着回道。
看着父子两人如此温和交谈,群臣也都纷纷面带笑容。
直到朝议散去。
皇宫内廷,文渊阁!
这是朱元璋批阅奏折的地方。
此刻。
父子两人相对而坐。
“朱应。”
“此子的确是有几分能力啊。”
“不到一载时间竟为我大明立下了如此之多的战功。”
“傅友德,蓝玉。”
“枉他们是军中老将,我大明的开国战将,如今一比,甚至都不如朱应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将。”
朱元璋十分感慨的说道。
在自己儿子面前,没有外人在,朱元璋自然是吐露心声,没有什么藏着掖着。
“爹。”
“儿子觉得让蓝玉他们吃吃亏,被压制一番也很好。”
“省得他们日后行事不顾后果。”
朱标则是笑着说道。
“只不过。”
“朱应以后肯定会遭受他们针对的。”
“也不知道朱应能不能承受得了。”朱标话音一转,又有些担心的道。
“有咱在。”
“有你在。”
“明面上的争锋,争功,那就看他们的本事。”
“可如若用些下作手段,他们不敢的。”
“再而。”
“朱应如此年轻就立下这般战功,除了统兵以外,在军中朝堂也是该多一些磨砺。”
“太过一帆风顺了也并非太好。”朱元璋又语重心长的说道。
朱标对此点了点头:“爹所言极是,为朝廷效力无论文武都需要多多磨炼方可大用。”
“对了。”
“老十二今年有十七岁了吧?”
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。
“是。”
“等今年年关一过就有十七了,等明年满了十八岁就可以就藩了。”
朱标微笑着说道。
对于自己的弟弟妹妹们,朱标自然是十分爱护的,长兄如父,在那些弟弟们面前,朱标也的确是做到了如此。
仁厚,温和,严厉,集于一身。
让一众弟弟们是又爱又怕。
“这样一算,老十七也有十六岁了啊。”朱元璋又道。
“对,老十七已经年满十六了。”朱标微微一笑,附和道。
历史上宁王朱权这时候才十岁,作者架空了,为了剧情发展。
而此刻。
朱元璋脸上却是露出了一抹思虑,一抹追忆:“老十二,老十七,当初与咱雄英小时候关系可是最好的,咱的雄英当初虽然年幼,比他的叔叔们都小些,但那小家伙却总能让人信服,让他的这些叔叔们跟着他调皮捣蛋。”
说着。
朱元璋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容来,似乎想到了当初自己妹子活着时,自己孙子活着的时候,那时候整个皇宫对于朱元璋而言都是充满了朝气的。
“爹。”
“你又开始了。”
朱标有些无奈的说道。
“老大啊。”
“不是咱想,而是到了这年纪,半截身子已经要入土了,闭上眼就会想,或许这是你娘和雄英在想咱了。”朱元璋却是笑了笑。
“爹。”
“你不
第92章 金口开,对朱应的大封赏!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